第617章 陈志国(1/2)
在这个热火朝天、充满奋斗激情的年代,这份实用技术指南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厂里工人们前行的道路。
它所蕴含的知识和智慧,如同一股强大的洪流,激发着每一个人对技术进步的渴望,让全厂的工人们对学习充满了炽热的热情。
然而,这份指南内容的丰富性和专业性,如同深邃的海洋,仅靠个人私下里零散的研讨,犹如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触及它的精髓。
工人们深知,若想真正掌握这份宝贵的知识财富,必须有一个更加系统和全面的交流学习平台。
于是,在一个阳光洒满车间角落的日子里,厂长李向明站在宽敞的厂院中,神情严肃而又充满期待。
他环视了一圈周围的工友们,用洪亮而有力的声音提议道:
“同志们,这份实用技术指南对我们厂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就像我们的法宝。
但单靠咱们私下交流还不够,我们得组织一次全厂范围的学习活动,让每个人都能深入学习,共同进步!”
他的话如同一声激昂的号角,瞬间引起了工人们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响应,踊跃支持。
经过一番精心的筹备,全厂的学习活动终于拉开了帷幕。
在厂里那略显陈旧却充满秩序的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庄重。
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户,洒在一张张摆放整齐的桌椅上,仿佛也在为这场重要的活动增添光彩。
工人们按照工种和小组,秩序井然地整齐坐好。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专注,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坐在前方讲台上的陈志国身上。
陈志国作为小组代表,身上肩负着为大家分享这份指南要点的重任。
他微微有些紧张,双手不自觉地在膝盖上摩挲着,但很快便调整好了状态。
只见他缓缓站起身,深吸一口气,清了清嗓子,让那略微沙哑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开来:
“同志们,这份技术指南,它凝聚了许多人的智慧和心血,对我们日常的生产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些要点……”
陈志国说着,拿起放在一旁的一本技术指南,轻轻翻开,那纸张发出轻微的翻阅声,却在此时显得无比清晰。
他开始逐一对指南内容进行讲解,声音洪亮清晰,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
当讲到一些关键的技术原理时,陈志国并没有单纯地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自已在实际操作中的丰富经验,用生动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举例说明。
他微微蹲下身子,抬起手比划着,仿佛把那些复杂的机械和操作流程都搬到了大家的眼前:
“同志们,你们想想,在我们组装那个大型设备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零件对接不紧密的情况,对不对?
这时候,我们按照指南里提到的这个方法,先对零件进行这样一番微调,再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组装,就会大大提高对接的精准度……”
随着讲解的深入,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热烈。
工人们有的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有的则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着,生怕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讲到关键处,陈志国明显感觉到现场的气氛愈发凝重且热烈,大家都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他所说的每一个字,生怕错过任何重要的细节。
此时,他那原本就洪亮有力的声音中,更是多了一份沉稳和坚定。
每一次讲解,他都仿佛将指南中的内容都化作了生动鲜活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眼前。
陈志国深知,要让大家真正掌握这些技术要点,互动和讨论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他时不时地停下脚步。
他那矫健的步伐在讲台上稍作停歇,稳健的脚跟稳稳地扎根于地面,仿佛与这片充满求知欲的土地融为一体。
他微微挺直了身子,目光温和而诚挚地看着大家,那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鼓励。
“同志们,如果大家对这些内容有什么疑问或者不明白的地方,随时都可以提出来,咱们一起讨论,这样才能把这个技术学透啊!”
他的声音清晰而洪亮,如同洪钟一般在这会议室里回荡,让每一个角落的人都能够清晰地听到他的话语。
他的目光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轻轻扫过,传递着一种坚定而温暖的信念,仿佛在告诉大家,无论提出什么问题,都无需害怕和犹豫。
这时,坐在后排的一位老工人缓缓地站了起来。
他是厂里的老一辈工人,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那布满皱纹的皮肤如同老树皮一般粗糙,却透露出一种坚韧和朴实。
他脸上的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和而又纯粹,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辰,明明亮亮。
“小陈啊,你说的这个零件校准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会不会影响整体的生产进度啊?”
老工人的声音略微有些沙哑,带着岁月的沧桑,但却充满了真诚和期待。
他微微弓着身子,双手轻轻握拳,目光专注地看着陈志国,仿佛在等待着一个能够解开他心中疑惑的答案。
陈志国连忙快步走向这位老工人身边。
他的步伐急促而稳健,每一步都带着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这位老工人的敬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