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合作(2/2)
毕竟当初跟中华电力只是达成了合作意向,没有正式签约。
按照核电站的发电量来看,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每年至少能给李旭提供上亿美元的利润。
最重要的是,有这份合作在前,李旭就能像前世的中华电力一般以此为基础在内地大规模发展能源行业。
这么好的事,他实在没有不同意的理由。
就这样,在李旭的授意下,徐向前很痛快的就答应了。
之后李平表示要以自家的名义捐赠五千万美金在各地修建中小学校。
领导们又是好一阵高兴。
其实李家有钱的事早就传到领导耳朵里面了,不过正如李旭想的那样,不仅没有人对李家动歪心思,甚至有些人还想给李家树立成一个典型,好让外界看看内地的改开决心有多大。
出于这样的想法,在收到捐款的第二天,电视和人民日报上就刊登了李家的捐款事宜,并对李家人大肆赞扬。
这下李家真可就出了大名了。
这件事对李家来说是好大于坏,有了这层光环,今后李家在国内开展生意会顺利许多,而且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便利。
凭借李家在唐县的权势,不用担心会有人想不开,为了钱做出不理智的事,唐县外的李家大人身边都有保镖,同样不用担心,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在外上大学的李家小辈。
唐县的李梅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应对措施,她一边从孙家滩招募保镖、安排民兵训练,一边给大学里的小辈们发电报,告诉他们出学校就让李海涛的保镖跟着,暑假和李海涛一块回来。
在合肥的李文柏自不必说,他跟李菊的保镖住在一块,到时候会和李菊一同回来。
李家捐款一事没有在唐县造成多大波澜,唐县人除了惊叹一声李家真有钱和为啥这么有钱的不是我外,别的就没什么了。
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已经受到过震撼了。
李旭和徐向前临走前各给李梅留了张一千万美金的支票,让她交给县里。
李旭一行人刚走,李梅就把支票交了上去,对外宣称这是徐向前和自家给县里的捐款,这些钱用来铺桥修路,修建学校和医院。
当时唐县真可谓是一片沸腾。
故此刚消停没两天的唐县人再次看到李家捐款的消息,完全提不起精神。
现在修路可不像后世那样造价高昂,现在修一条长五公里,宽五米的水泥路三、四万就够了。
要是心狠一点,不给干活的人发工资,还能省下一部分。
这让李梅动了心思,想给监狱里的人都拉出来充当免费苦力,然后再以低工资招揽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干活。
她的提议得到其他领导的一致赞同。
经过商议,领导们决定把唐县县城里的路和从县城到各个大队的主干道都修成水泥路,城里的学校从小学盖到高中,人口密集的村子盖小学,县里需要搭桥的地方都给搭上,最后再在城里盖一座大点的医院。
唐县要盖的学校不是外地那种含有图书馆、体育场等建筑的豪华学校,而是只有两、三栋教学楼的学校。
这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资金。
修完以上那些建筑,还能剩下不少的钱,这些钱会用来聘请老师、医生,送医生去外面的大医院培训。
随着决议通知的下发,整个唐县都被调动起来,一些村子为了让水泥路能够尽快修到自家门口,村民们甚至自带干粮去城里报名修路。
当市领导下来想要慰问李家之时,看到唐县大兴土木样子的他们如同吃了柠檬一般,心里酸的不行。
他们想要几万外汇都得求爷爷告奶奶,唐县一甩手就是几千万,关键这钱还是人家捐的。
更重要的是,等唐县把工程搞完,在基础建设上能把市里甩开十万八千里。
这年头的基础建设主要是指公路、水电、学校和医院。
五个东西,李家和徐向前解决了三个,剩下的水电则是被唐县自己解决了。
要知这两年唐县在广交会上赚来的外汇,绝大部分都花在了电力上面。
现如今唐县发电厂的规模是从前的好几倍,电力设备也都换上了新的,而且农村还实现了全部通电。
至于水,唐县早早地就完成了自来水入户。
没办法,唐县境内的河流实在太多了,建自来水厂不是一般的方便。
说句心里话,市领导都想打个申请提议让唐县建市了。
就凭这样的基础建设和蒸蒸日上的各大工厂单位,市领导觉得唐县建市一点都不过分。
...
李旭一行人在北京待了一个多月,直到四月份才走。
他们走的时候带了不少本地特产。
这些特产没花钱,都是领导们送的,不收都不行。
李旭估摸着可能是占的便宜太大了,让他们有点不好意思,这才拿出些东西作为回礼。
这些回礼用钱衡量显得太俗,只能用情意来衡量,有句老话说得好,礼轻情意重嘛。
除了这些特产,李家兄弟和徐向前还都拿到了一张特殊通行证。
上面知道他们经常进出港岛,就特意给他们办了张能够永久使用、且能携带二十个人的通行证。
这个礼物让李旭几人非常满意。
有了这东西,他们进出港岛就不用那么麻烦了。
坐在车上,李旭正在想事情时,突然听到耳边传来一阵咀嚼声。
扭头看去,就见付清的腮帮子在不停动弹,他的腿上放着一个盒子,手上有一颗已经被剥掉糖纸的北京酥糖。
见此情景,李旭脸色一变,“你个狗东西,这些特产我还没吃几口,马上让你小子给吃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