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大汉各州郡势力(三)(2/2)
袁术为保汝南,无奈之下只能让出颍川。
不过,对于董卓来说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朝中发生政变,董卓失去权势,只能向西返回关中。
颍川郡迅速被大汉朝廷接手,并派遣皇甫嵩带领军队镇守此地。
这也让在朝廷担任要职的本地官员们微微松了一口气,毕竟颍川乃世家大族的聚集之地,荀氏、陈氏、钟氏、韩氏等名门都在这里开枝散叶,其中的许多人,同样也是当今皇帝的左膀右臂。
陈、沛、鲁、梁四国皆是刘姓诸侯王的封国。
因为豫州刺史孔伷病逝,导致豫州出现非常混乱的局面,朝廷当时并没有能力解决豫州的问题,故而出现了多方势力争夺豫州的情况。
陈国因为陈王刘宠英勇善射,在天下大乱后,脱颖而出,封国内拥有十万之众的将士,其余三国则不值一提,不但政权完全被国相把持,他们也都是胸无大志,顺波逐流之辈。
汝南郡则在袁术与董卓争夺颍川之际,张角派遣韩信北上,迅速占领了颍河以东的地区,与袁术分庭抗礼。
豫州因为地处中原,是这个时代世家大族的聚集地,他们士人走出故乡,奔向各自看重的诸侯。
在原本历史中,豫州的士人们深深的影响着整个时代的历史走向,没有荀彧的战略规划与颍川士族集团的鼎力支持,曹操不可能崛起如此之快。
没有荀谌、逢纪等颍川、南阳士族的献策劝谏,袁绍也不可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冀州。
如今的时空中,豫州的名士们更是兵分多路的加盟各方势力,近至本土,远到幽州都有他们的身影。
这一世,他们还能如原本历史一样,决定整个天下大势的走向吗?
…………
司州地处雍州以东,并州以南,兖州以西,荆豫以北。
司州境内四面环山,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因为黄河从此流过,故而各地赋税可从水路运到。
这也是历朝历代建都长安、洛阳、开封的重要原因。
但是建都于司州,则非常依赖并州的防御。因为并州境内的雁门关、太原郡一直是唯一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屏障。
一旦雁门关和太原失守,司州便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这样历代以来都把防守雁门关和燕云地区作为重点。
而西北的防守同样不容忽视,一旦投入兵力太少,不足以防守西北地区,但是投入兵力太多,又会使朝廷空虚。
并且以长安为核心的雍凉地区距离洛阳、开封或是并州又太远,在雁门关和太原危急的情况下,调西北战区的兵力前来救援,需要很长的时间。
后世的靖康之耻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这与司州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司州原本有京兆尹、扶风、冯翎、河东、弘农、河南尹、河内七郡,但是朝廷为了安抚失去中央权力的董卓,怕他起兵作乱,故而成立了雍州,将董卓已经占据的京兆尹、扶风、冯翎三郡划入到了雍州境内。
此时大汉的司州只有河东、弘农、河南尹、河内四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