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观音庙(2/2)
\"又在看这些机器?\"王婶端着刚出锅的菌菇汤走来,白发在晚风里轻轻飘动。自从参与祭坛仪式后,老人脖颈后的墨绿色痕迹完全消退了,\"当年我们种地,哪用得着这些铁疙瘩。\"她的目光扫过监测仪,语气里带着敬畏,\"可要说灵验,倒真不比经咒差。\"
祁同伟笑了笑,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波形图。三年前那场灾难后,他坚持在全村安装这套系统,不仅监测土壤,更记录着山林间每一次虫鸣、每一阵风声。机器的嗡鸣与远处佛堂传来的晚课钟声渐渐重合,在暮色里织成奇异的韵律。
当最后一抹天光沉入山坳,整个村子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维度。生态大棚的温控系统自动启动,白色的雾气从管道中溢出,笼罩着正在生长的菌菇。这些智能设备本该发出机械运转的声响,却在感应到月光后,调整成与地脉震动频率相同的嗡鸣——这是省农科院特意研发的\"生态共振模式\"。
张大柱裹着棉袄巡查大棚,手电筒的光束扫过菌架。\"说起来真怪,\"他对着对讲机嘟囔,\"自从机器改用这模式,菌菇的生长纹路都规矩多了。\"祁同伟站在中控室,看着监控画面里,菌盖边缘泛起的银色光晕,与老槐树下的萤火遥相呼应。
凌晨三点,寒山寺的钟声穿越三十里山路传来。这是祁同伟特意促成的\"地脉和弦\"计划——寺庙的电子钟与监测站的震动感应器相连,每当钟声响起,整个村子的智能设备便会同步调整频率。声波在山林间震荡,惊起夜枭的啼叫,却也唤醒了沉睡在土壤里的微生物。
在实验室的显微镜下,技术员发现了惊人的变化:那些曾被毒素侵蚀的菌丝,正在声波的影响下重组结构。\"就像有人在给它们唱佛经。\"技术员推了推眼镜,屏幕上的菌丝网络如同正在结印的双手。祁同伟望着窗外,月光下的老槐树影婆娑,恍惚间竟像是僧人在捻动佛珠。
但和谐中总有暗涌。某天深夜,监测站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祁同伟赶到时,发现土壤酸碱度数据剧烈波动,电子屏上跳出诡异的乱码。更令人心惊的是,老槐树下的萤火全部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几簇幽紫色的光,在树根处盘旋不去。
\"是后山的采矿队。\"小狐狸不知何时出现,尾巴焦躁地甩动,\"他们的爆破震动扰乱了地脉。\"祁同伟立刻联系镇政府,却得到\"手续齐全\"的回复。他望着远处亮起的探照灯,突然想起佛经里的\"金刚怒目\"——第二天,他带着全村人,捧着监测数据和土壤样本,跪在镇政府门前。
这场对峙持续了七天。第七夜,寒山寺的钟声格外清亮。当钟声传到采矿队营地时,挖掘机的液压管突然爆裂,矿石堆里钻出密密麻麻的野生菌,菌盖上浮现出类似经文的纹路。矿场负责人吓得连夜撤离,临走前对着老槐树方向连磕三个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