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拼的就是消耗(2/2)
尼古拉要塞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足有一米厚,可以抵御小型火炮的轰击。
德军的编制跟俄军差不多,团级重火力也只是120毫米迫击炮,重型火炮要到师一级才有配备。
特尔施根特抵达尼古拉要塞的时候,战斗已经爆发。
“这座要塞的结构非常坚固,除非使用重型火炮,才可能打击到要塞内部。”
特尔施根特的参谋长,是同样在俄罗斯学习过的劳姆。
“俄军主力部队已经撤走,要塞内的守军所剩无几,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它。”
特尔施根特胸前还沾着一个鸡蛋黄。
“以我们对俄军的了解,我们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劳姆不想实施人海战术。
尼古拉要塞前面有一条河,唯一的一个通道是一座宽约10米左右的石桥。
“进攻!”
特尔施根特不想说太多。
192团的士兵,大多是波兰人。
对于特尔施根特来说,可有可无。
或许这些士兵死光了,下一批补充进来的新兵是德国人呢。
在军官的组织下,192团士兵向石桥靠近。
石桥正对面100米的要塞内,六挺重机枪一字排开,严阵以待。
这些重机枪并不是俄罗斯生产的,而是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生产的马克沁。
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受《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军不准保留重武器,连重机枪都不允许保留。
于是德国将数以万计的火炮和重机枪作为赔偿移交给俄罗斯。
“先不要开火,等敌人上了桥之后再开火。”
亚历山大希望能充分发挥马克沁的威力。
受俄罗斯影响,德军的进攻方式,有明显的俄罗斯风格,稀疏的散兵线,可以最大程度分散守军的火力,减少伤亡。
这些波兰士兵是在波兰投降后才加入德军,由于是炮灰部队,并没有得到最严格的训练。
眼看几十名士兵涌上石桥,亚历山大一声令下,机枪手只打了一个长点射,桥上已经没有了人影。
对于这个结果,特尔施根特并不意外,这很俄罗斯。
俄军的军事操典里,对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对策,此时烟雾弹能对攻击部队起到良好的掩护效果。
嗵嗵嗵——
迫击炮发射烟雾弹的同时,继续对要塞进行炮击。
这一次攻击的士兵总算突破石桥。
可是他们刚进入石桥对面的广场,就遭到密集的手榴弹轰炸。
“继续进攻!”
特尔施根特面无表情。
和尼古拉要塞一样,俄德战争刚爆发就进入白热化。
在长达近1000公里的战线上,数百万军队殊死搏杀,俄装甲第21师,和德装甲第7师在波兹南附近遭遇,棋逢对手。
德装甲第七师的指挥官,同样是曾在俄罗斯学习过的威尔茨。
威尔茨麾下的第七师,一共装备了80辆装甲战车,数量比俄标准装甲师装备的战车少了40辆。
由于德军装甲战车都是近年刚刚生产的,从性能上来说,双方相差无几。
都是同一个体系教出来的,战术都一样摈弃了传统的步坦协同。
俄军优势是更多的装甲战车,和更强的火力。
德军的优势则是20辆最新研发的战车杀手。
俄罗斯的实力雄厚,德军的战车数量远不如俄罗斯,只能从技术上做文章。
德军的战车杀手装备了最新研发的125毫米战车炮,依照德军对俄军的了解,可以击穿俄军目前列装的所有装甲战车。
让威尔茨没想到的是,俄军装甲战车在车体外侧,又加装了一层外挂装甲。
威尔茨和俄装甲第21师的师长约洛马诺夫都自以为有秘密武器,无惧对方的挑战。
结果却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短短半个小时,装甲第七师的战车损失过半,第21师的战车损失超过6成。
这下好了,两支部队都已经失去战斗力,不得不退往二线休整。
装甲部队的待遇,跟波兰军队肯定不一样。
和空军一样,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星期,俄罗斯和德国的装甲部队都损失惨重。
俄罗斯损失的装甲战车超过1000辆,德军损失超过700辆。
这种级别的损失,俄罗斯可以承受。
小胡子大发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