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论语新论传统经典的当代意 > 第2章 朝堂之上的礼仪华章——孔子演绎恭敬与适度的处世智慧

第2章 朝堂之上的礼仪华章——孔子演绎恭敬与适度的处世智慧(1/2)

目录

原文: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在庄严肃穆的朝廷之上,孔子展现出了因对象不同而各异的举止风范。当与下大夫交谈之时,他温和而快乐,态度自然大方,犹如春风拂面,给人以亲切之感。这里的“朝”,乃是国家政务的核心之地,充满着庄重与威严。朝廷作为权力的象征和决策的中心,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和等级秩序。

“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下大夫”在古代的官职体系中处于相对较低的层级。“侃侃如也”,形容人说话时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傲慢自大。孔子与下大夫交流时,以平等的姿态、温和的语气,展现出一种开放与包容的态度。他不因其职位较低而轻视对方,而是真诚地与之交流,分享见解,体现了他对每一个人的尊重和平等看待。

“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上大夫”级别较高,在朝廷中拥有更大的权力和责任。“訚訚如也”表示和悦而中正的样子。此时的孔子,在与上大夫交谈时,更加注重言辞的恰当性和态度的恭敬。他明白上大夫的地位和职责,因此在交流中既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又不失对对方的敬重。这种和悦而中正的态度,既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谦逊,也体现了他对等级制度的尊重。

“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当君主临朝时,孔子则表现出极度的恭敬不安。“君”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代表着权威和尊严。“踧踖如也”形容恭敬而不安的样子,孔子对君主的敬畏之心在此刻尽显无疑。然而,他同时又能保持仪态适中,“与与如也”,显示出他内心的自信和从容。他深知在君主面前,既要表现出对君主的敬重,又不能失去自己的尊严和风度。这种恰到好处的表现,体现了他对礼仪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把握能力。

深入剖析这段话,孔子在不同对象面前的不同表现,犹如一幅细腻的画卷,生动地体现了他对礼仪和等级制度的尊重,以及对不同身份之人的恰当应对。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