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1/2)
京房是汉易的代表人物,京氏之学创始人, 他原本姓李, 除易学之外,对音律也是十分的钟爱, 京这个姓就是他推律自定的。京房在朝为官, 辅佐汉元帝,称得上一个忠臣, 也许真的是在某一方面特别擅长,在另一方面就会有所缺失, 京房才华横溢,却不谙人事,最后因为易学干政, 没有落得好下场。其家族后裔担心祸及自己, 在他死后举家迁移,并改“京”姓为“经”。估计也正因为担心受到殃及, 觉得改了姓氏还不够, 干脆连京房所热衷的事业也一同摒弃了吧,所以才有了这位李老先生今天的遗憾与惋惜。
“王姑娘也听说过老朽祖辈名讳?”
“京房的大名,在易学界又有谁人不知。”我笑了, 不说现在,就是在千年之后,老先生你家祖辈的名声那也是响当当的, 学术界不知道有多少人抱着流传下来的他的典籍埋头苦钻呢。
李老先生又开始叹气:“都是几百年前的陈年老事了, 族中至我这一辈, 除我之外已再无人关心几百年前那位祖辈曾是何许人也、曾做过什么事情……如此看来,还真抵不过王姑娘你一个外姓之人。”他叹完气,想起了什么,抬头问我:“不知王姑娘师从何处,王姑娘如此年轻尚且有这般学识,想必家师定是个高人无疑。”
我朝他一笑:“哪里有什么高人,都是我爷爷教的。”不过要说我爷爷是高人,他肯定也当之无愧。
他嘴里“嘶”了一声,思忖着问道:“王姑娘的爷爷该不是本地人吧,老朽在这城中生活已近十年,虽足不出户,消息却倒是灵通的,这十年间从未听说过城中有这样一位王姓高人的存在……”他说着说着眼睛里放出了光芒,“若是能与高人探讨一二,兴许便能解了我这些年的疑难。可否劳烦王姑娘出面,让你那高人爷爷来府上一叙,不,不劳烦他屈尊移驾了,老朽这就亲自登门拜访!”
李老先生说着就要让赫连备车,我赶忙给阻止了:“李老先生,实不相瞒,我爷爷在两个月前便已经离开人世,你此番就是去了,也见不到他了。”没想到这位李老先生看着温文尔雅,竟然也是个急性子。
他一愣,脸上滑过一丝失望,嘴上没忘记让我节哀,又兀自说了些可惜的话,推动轮椅,邀我去看他多年的研究。
起初我并没有太大的感觉,看多了后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我问道:“李老先生在做计算时,是用的农历?”
对方给了我肯定的答案,我立刻知道了他这么多年算不对的原因。
“李老先生何不用干支历试试。”
他听完看着我,两秒后用力推着轮椅去他的书桌上翻出一张纸卷来,拿起笔在上面旁若无人地算了起来。
干支历,如其字面意思,就是将天干与地支二者并行组合排列成天干地支表,周而复始,循环使用。汉代的筮法,五行之外,还要加上干支,后来的一切卜筮方法,都是以干支历来起数和推断的。我也是看见他在墙上用作标注的数字和画得乱七八糟的五行,联系他汉代的祖先京房,才有了这个想法。
他自我介绍时也说了,他并没有从祖辈那里得到任何传承,所学全靠自身的钻研和多年游历的积累,所以就算在易学的其他方面取得了不小成就,但终究没有遇上个真正懂筮法的人,告诉他卜筮需要用干支历来起卦。
这也怪不得别人,毕竟干支历起卦这一点,就算是到了现代,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就拿那本赫赫有名的《梅花易数》来说,有很多研究者以年、月、日、时起卦,占断结果老是不准确,就是因为他们把历法理解错了,错用了农历起卦。
所谓干支历纪时,特点就是全部用干支来表示时间。干支纪年法不同于我们现代公历纪时的方法来用阿拉伯数字记载时间,也不像农历那样根据日月规律用年号加数字来纪时,它是用六十甲子纪年法来记载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时。
什么是甲子?甲子的确定来源于天文学的观察,是不受人为改变的。六十甲子即指从甲子年开始直至癸亥年,每六十年为一个周期,每隔六十年的纪年干支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干支历纪时有其特有的物理和天文学含义,是对宇宙的一种描述,这也是一切卜筮方法以干支历为基础的原因。干支历每一年的第一天,既不是公历的一月一日,也不是农历的正月初一,而是每一年立春的那一天。
“对上了!对上了!”李老先生惊呼起来,在我旁边高兴得跟个小孩子似的,要不是腿脚限制着,他这会儿一准能从轮椅上跳起来。
“嘶……还是不对,并非完全都对得上……”他脸上的表情转瞬又沉了下去,继续提笔算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