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段:社会观念的变第661章 消费观念的觉醒(1/2)
梅雨时节的上海国际会展中心,李阳握着智能手环,指尖不断刷新着实时销售数据。大屏幕上,公司主推的新款智能母婴监测仪的销量曲线如同一潭死水,而隔壁展位的竞品,一款印着卡通Ip形象的同类产品,却吸引着年轻父母排起长队。\"李总,这款产品的功能参数明明比他们强30%......\"市场部经理的声音带着困惑,被周围此起彼伏的扫码支付声淹没。
深夜的酒店房间,李阳反复观看展会录像。镜头里,年轻妈妈们对着卡通造型的设备露出惊喜的笑容,而自家产品前,顾客只是匆匆瞥一眼参数表便转身离开。他调出后台评论,一条匿名留言刺痛了他:\"数据再漂亮有什么用?我想要的是能摆在婴儿房里像艺术品一样的设备。\"
回到公司,李阳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室的投影幕布上,赫然显示着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公司传统功能型产品库存积压超5000万元,而某网红品牌仅凭一款\"会讲故事的智能夜灯\",三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亿元。\"我们陷入了技术至上的误区。\"李阳将一份消费者调研报告甩在桌上,\"Z世代消费者购买决策中,情感价值占比高达67%,而我们的产品还停留在工业时代的冰冷参数比拼。\"
为了直击消费痛点,李阳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成立\"消费者洞察研究院\"。不同于传统的市场部,这个新部门由心理学博士、社会学家、年轻设计师组成,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深度研究消费者的情感需求。首批研究员被派往全国12个城市,蹲点记录年轻家庭的生活细节:从婴儿房的装饰风格,到宝妈在社交平台的分享习惯,甚至是她们给孩子起昵称时的微妙心理。
在一次小组讨论中,研究员小林展示了一段视频:一位年轻妈妈在直播间里兴奋地展示新买的儿童智能手表,不是因为定位精准,而是\"表带的渐变色和我家宝宝的公主裙绝配\"。这个画面让所有人沉默——原来在消费者眼中,产品早已超越功能本身,成为表达个性的载体。
变革从一款滞销的智能温奶器开始。设计团队摒弃了传统的流线型金属外壳,转而采用故宫建筑的飞檐元素,配色取自《千里江山图》的青绿色调。当这款命名为\"山河乳韵\"的产品样品摆在会议室时,连最保守的工程师都忍不住赞叹:\"这哪是温奶器,分明是件艺术品。\"
但真正的考验在市场端。产品上线前,李阳顶住压力,取消了所有功能参数的宣传,转而在社交媒体发起\"晒出你心中的国风育儿美学\"话题。出乎意料的是,活动上线48小时,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年轻父母们纷纷晒出自家的\"国潮育儿装备\",甚至有用户自发创作相关漫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