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获得丰厚的收入(1/2)
苏坑年过半百,曾四处经商,数年前在周地购得一处没落贵族的庄园,将商业事务交给长子苏昌后,便计划在此安享晚年。
由于周地的商税过重,商人难以获得利润,因此苏家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亚普地区,并未涉足周地。
朱樉快步上前,扶起正欲行礼的苏坑,说道:“老先生不必拘礼,我贸然来访,若有冒犯,还请见谅。”
苏坑显得颇为激动:“君王亲临,苏家蓬荜生辉。”
两人边走边聊,进入苏家大堂。坐定后,朱樉表明来意,苏坑立刻派人去找苏岱和苏利。
此时的苏岱与朱樉年纪相仿,而苏利不过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得知近来被百姓交口称赞的朱樉亲自登门,是为了寻找他们,两人都感到无比兴奋。
吕布威趁机将两人带到一旁商议事宜,留下朱樉与苏坑闲聊家常。
聊了一会儿,苏坑站起身,向朱樉行了一礼:“朱樉执政,一心为民,实为周地之幸。草民有些建议,不知可否一提。”
朱樉回礼,态度极为诚恳:“晚辈洗耳恭听,老先生请讲。”
苏坑直言不讳:“朱樉善治,百姓可富。然而,商路不畅,为了销售一件物品,竟需远赴魏齐,如此舍近求远,实在不可取。
草民冒昧,恳请朱樉大力发展商贸,若王城商贾云集,无论销售何物,岂不便利。”朱樉无奈地回应:“我亦有此意,可惜商贾不愿前来。”
书籍销售受挫后,朱樉也曾暗自分析,洛邑的商人实在太少,不要说想要销售物品,就是想要购买,也只能以高价订购,无法及时获得。
周地商贸的萧条,原因多种多样,且积弊已久,一时之间,他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改变这种局面。
苏坑言道:“周土不存商贾,何故?税负过沉。朱樉既已豁免农人之税,何不亦减免商税,以招揽商贾来此。
周土交易虽微,然位居天下之枢,可通四方,实为商贾之首选。”
朱樉颔首曰:“若真能招徕商贾,减税何妨。非但减之,若能引致商贾云集,全免亦无不可。”盖因目前税无所征,以己本无之物交换,朱樉自是慷慨。
苏坑未料朱樉竟如此爽快,忧心忡忡曰:“若全免,国库何以为继?”
诸国之财,农商为大柱,朱樉既免农税,周土商贸不振,众债主皆忧其如何履行偿债之诺。
“此即吾此次来求令郎之故。”朱樉释曰:“民得温饱后,吾欲大兴各类工坊,以工坊所出之物之利,雇工匠,补国库。”
苏坑颔首曰:“吾行商三十载,唯守四字:微利广销。朱樉前兴归城建社,惠及周人,然旧日依附之农户念旧恩,未弃吾而去。
朱樉若真能全免商税,嗯,铺租亦可稍减,加之工坊产出足,此策可行矣。”
虽未入朱樉之互助会社,然周土之变,苏坑自是洞若观火,不提洛水之滨矗立之水车,即国府分发之农具。
在苏坑观之,亦皆质优形新,较亚普诸国更胜。农具之类亦在其经营范围之内,若能由其贩售周土之余器,销路自不愁。
“如此,吾亦有一请。”朱樉曰:“老丈经商多年,想必对诸国商贾颇为熟悉。宣扬商政、引商来周之事,望勿推辞。”
苏坑慨然应允:“吾虽老,然有子苏昌行商四方,必不负朱樉之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