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鬼真君脉诀序(2/2)
接着,作者陈士铎说自己在燕市遇到了一个超厉害的人物——云中逸老。这云中逸老医术方法那叫一个完备,可奇怪的是,他不传授《脉经》。为啥呢?因为《素问》和《灵枢》这两本中医“宝典”里关于脉学的论述已经够多啦。这就好比图书馆里关于某个主题的书已经堆成山了,再传一本类似的就没必要了。不过呢,陈士铎也觉得,在这么多的知识里找简约的,也不一定非得从《灵枢》《素问》里找呀,这想法还挺独特的。
然后,咱们的主角鬼真君登场啦。这鬼真君名字叫臾区,是云中逸老的弟子。光听这名字就觉得很神秘,再看看他的长相,那更是奇特得很。脸长一尺一寸,头发短还卷卷的,眼睛深深的,个子高高的,耳朵又大又垂下来,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说不定是个隐藏的“脉学高手”呢。
说到这里,陈士铎又有疑问了:歧天师传授的方法那么完备,为啥不把脉学传给自己呢?结果鬼真君给了他一本书,里面全是切脉的方法。这时候陈士铎就纳闷了,鬼真君是歧天师的徒弟,歧天师传的方法那么全,为啥鬼真君传的脉学却这么简约呢?这就好比老师教得很全面,学生却只拿出了精简版的内容,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原来呀,疾病分脏腑的病症,可这脉学呢,鬼真君传的是只和脏有关的脉象,不涉及腑。这可让陈士铎更疑惑了,难道脉象和疾病不一样吗?其实呀,疾病常常是脏和腑都会涉及,可脉象却不能同时兼顾脏和腑。《灵枢》《素问》有时候会把脏腑合起来说脉象,可这鬼真君传的《脉诀》为啥只说脏不说腑呢?这就像是在玩一个解谜游戏,每个线索都让人好奇。
其实原因是这样的,脏生病了腑也会受影响,腑生病了脏也跑不了。所以治疗脏的时候,腑的问题也能顺带解决,切脉看脏的情况时,腑的情况也在里面了,没必要非得合起来说,所以就只说脏不说腑啦。这可是鬼真君自己独特的见解呢,虽然他的传授源自歧天师,但也有自己的创新哦。
这本书就只有五篇,言辞很简约。陈士铎又想了,虽然都是说脏的内容,那治疗脏的方法能不能用到治疗腑上呢?这可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像一个小彩蛋,留给我们自己去探索。
最后,陈士铎还介绍了自己,山阴陈士铎,字敬之,别号远公,写这篇序在文笔峰的小琅琊。这就像是给文章署了个名,让我们知道是谁写下了这些有趣又有深度的思考。
你看,这篇文章里藏着好多关于中医脉学的小秘密和有趣的思考呢。中医的脉学就像一个神秘的迷宫,每一个细节都可能隐藏着重要的线索。咱们了解了这些知识,也能对中医脉学多一份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说不定以后再看到中医脉学的相关内容,就能想起这篇文章里的有趣故事和独特见解呢。不知道大家听完我的解读,有没有对这篇《鬼真君脉诀序》有了更深的理解呢?是不是也觉得中医的世界就像一个充满宝藏的神秘之地,等着我们去挖掘更多的惊喜呢?咱们可以一起交流交流,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有趣的小细节,让我们对中医脉学的智慧有更深刻的领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