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幽默风趣解读陈士铎医学全书 > 第83章 脉诀阐微第一篇白话文

第83章 脉诀阐微第一篇白话文(2/2)

目录

又说:实脉不只是按脉时有力,而且有一种不可抑制的状态,这不是正气有余,而是邪气有余,邪气有余,自然就会壅塞正气。

又说:弱脉是一种不能强旺的状态,是阴虚而不敢与阳气相争。

又说:濡脉是说脉象濡滞,湿气就会让人感觉沾濡,不是这样吗。

又说:长脉的出现表示正气调和,有胃气那么脉象自然修长,有从容和缓的气象。

又说:短脉是指想要长却不能长,想要快却不能达到,是因为邪气克制侵犯了正气,正气不足而邪气强盛。

又说:代脉的出现,说明正气衰弱,不得不停止跳动来休息正气,也有因为痰气壅塞在胸膈不散而出现代脉的情况,然而如果正气不衰弱,痰怎么能作祟,使脉象中止而不再继续跳动呢。

又说:革脉,脉象来时浑浑沌沌而且浊乱击指,这是正气即将虚脱的表现。

又说:结脉是指脉象来的时候和缓,而且时常出现停顿,这是力量不足而不得不停顿。明显是正气非常衰弱,不敢与邪气相抗争,邪气搏结在身体上罢了。

又说:促脉呈现出急促的状态,是气耗损而形势难以宽舒。

又说:动脉有一种不能安静的态势,动到极点就会发生变化。

又说:静脉与动脉相反,不跳动就不会变化,自然就有宁静的福气了。

又说:毛脉就像羽毛拂过身体,是有余的表象,是火将要上浮而又有所收敛的状态。是夏秋之间的正常脉象,在夏天表示生气旺盛,在秋天表示旺气衰弱,在其他时候则表示热气旺盛,应该灵活看待。

又说:石脉是沉脉中最深的,是藏得最深的脉象,是冬天的正常脉象,在其他时候见到这种脉象就表示有寒冷的病症。

又说:耎脉是一种不能刚健的状态,明显是力量不足。

又说:坚脉是一种非常坚硬的状态,邪气深入,难以破除。

又说:钩脉是洪大但不大的表象,就像钩子一样有所留滞,是胃脉平和的表现,火不旺盛而当令,夏天见到这种脉象尤其是正常的脉象。

又说:躁脉好像动却不是动,好像数却不是数,好像促却不是促,好像急却不是急,有一种干枯烦扰的状态。

又说:搏脉是指脉象击指,各种脉象都能击指,但都属于太过的情况。

又说:散脉是解索的征兆,是想要留住却留不住,想要存在却不能存在的表现。

又说:绝脉是说脉象将要断绝却还没有断绝,可以接续却又接不上,人在死亡的时候,必然会出现这种脉象。

又说:平脉是说各种脉象都达到了平和的状态,比如浮脉不太浮,沉脉不太沉,迟脉不太迟,数脉不太数。人出现平脉,大多是因为胃气完整,胃气没有受到损伤,又怎么会有疾病呢,这就是脉象贵在平和的原因。

又说:鬼真君的脉诀,只有三十八个字,然而人的疾病,已经全部包含在这其中了,关键在于分辨其中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地方,那么就可以根据常规来通晓变化,遇到变化也可以运用常规的方法,随时随地、根据病症和病人的情况,没有不可以起死回生的,又何必拘泥于一定要在清晨,趁着人的清气来诊病呢。

又说:五脏六腑各有自己的脉象,都可以在寸、关、尺三部观察到,《内经》区分三部的内外、前后、上下,来仔细诊察脉象的部位,多么详细啊。而鬼真君唯独重视五脏的脉象,把六腑的脉象简略不说,只把三焦和命门展示给世人,而且都不专门归属于肾,多么简略啊?不知道五脏可以包含六腑,而六腑却不能包含五脏,论述六腑太详细,必然会反而遗漏了五脏。不如专门论述五脏,治疗五脏的同时治疗六腑的方法也在其中了。三焦是六腑之一,为什么唯独要提出来说呢?因为世人错误地认为三焦在肾中,所以特意指明。命门是十二经脉的主宰,世人不了解,而通过右尺部来观察它,恐怕会失去命门的真正意义,所以鬼真君加以辨明。

又说:有人说王叔和的脉诀,因为遗漏了心包的脉象,以至于千年以来都存在疑问,现在鬼真君的脉诀,对六腑完全不提及,不是更让人疑惑吗?然而切脉只需要切五脏的脉象就可以了。六腑的部位,《内经》虽然有所区分,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终究难以区别五脏和六腑脉象的差异。不如单单切五脏的脉象,论述它们五行的生克关系,病情反而无法隐藏。这就是鬼真君不说六腑脉象的原因,这真是最便捷的方法,也是最玄妙的玄机,希望不要把它当作和王叔和遗漏心包脉象一样的情况来讥讽。

又说:脉象贵在知晓细微之处,然而要真正掌握其中的细微之处又非常困难,在暗中摸索却想要让手指之间清楚地了解脏腑的疾病,容易吗,不容易吗?虽然如此,切脉必须询问病症,病症是用来印证脉象的。人的脉象各不相同,有天生的阴脉,不在皮毛之内显现,又该从哪里去看脉象呢。所以必须观察病症的表现如何,而病症的表现也很难辨别。或者观察病人起居的安静与躁动,安静属阴而躁动属阳;观察病人饮食的寒热偏好,喜欢寒的食物说明有热症,喜欢热的食物说明有寒症;询问病人大小便的干湿、长短情况,干燥、短少而且坚实表示实证。

又说:“凡是人的脉象,大多不相同,不能用这个人的脉象,一概而论其他人的脉象。诊察人的脉象时,应当仔细推敲其左右手的脉象,逐一分析其中的变化,辨别哪个部位的脉象特别异常,进而判断是哪条经脉出现了病症,这样或许才能准确诊断。

又说:“诊脉一定要看脉象有没有神,这确实是诊脉的秘诀。然而,如何区分脉象有神还是无神呢?无论是浮、沉、迟、数、滑、涩、大、小等各种脉象,按脉时如果有条理,先后秩序不混乱,这是脉象有神的最佳表现。如果按脉时脉象充实有力,这是脉象有神的次一等表现。其余的情况,按脉时脉象微微鼓动,也可以说是有神。倘若按脉时脉象散乱,或者时有时无,或者来时有力而去时无力,或者轻按时有力,重按时却完全没有脉象,或者时而连续时而中断,或者想要连续却做不到,或者想要接续却接不上,或者在沉细的脉象中忽然出现模糊的状态,或者在洪大的脉象中忽然出现飘忽不定的形状,这些都是无神的脉象。脉象一旦到了无神的地步,就十分可怕了,应当使用大补的药剂来救治,如果因循守旧、等待观望,必然会使脉象变成死脉,到那时再救治就太晚了。

又说:“有的人天生脉象细微,不能轻易说这是虚弱的表现,应当综合观察六部脉象。倘若有一部脉象独自旺盛,一部脉象独自急促,其余的脉象都呈现细微的状态,这不是虚弱的脉象,旺盛说明火盛,而急促说明有邪气入侵,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分析判断,决然不会出错。

又说:“切脉贵在先调整自己的呼吸,医生的呼吸调整好了,然后才可以诊察病人的呼吸。大概病人的呼吸,很少有能够自然调匀的。倘若医生的呼吸不平稳,又怎么能了解病人的呼吸情况呢?医生平时学习导引的方法,那么在呼吸之间就不会有太过或不及的情况,自然在切脉的时候,能够分辨出呼吸的次数,从而可以诊察病人的脉象。

又说:“诊脉必须要结合观察病症,病症是用来印证脉象的。人的脉象各不相同,有的人天生是阴脉,不在皮毛表面显现,那又该从哪里去诊脉呢?所以一定要观察病症的表现。而病症的表现又很难辨别。可以观察病人起居的安静或躁动,安静属于阴,躁动属于阳;观察病人饮食的寒热偏好,喜欢寒的食物说明体内有热,喜欢热的食物说明体内有寒;询问病人大小便的干湿、长短情况,干燥、短少且坚实是实证,湿润、长而多是虚证;辨别病人口舌的颜色和状态,黄色且干燥说明邪气旺盛,白色且滑润说明正气衰弱。所以观察病症是用来弥补切脉的不足,而切脉是用来辅助观察病症的精妙之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医生就能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为病人解除病痛。

总之,诊脉这门学问,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和学问。它不仅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准确地辨别各种脉象的特征和意义,还需要医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同时,医生还应该注重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了解病人的病史、症状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只有这样,医生才能在面对各种复杂的病症时,做到心中有数,准确诊断,合理治疗,为病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