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名次之争(2/2)
顾鹤毕竟是勋贵出身,日后还是要接任侯爵之位的,他们虽然愿意接纳勋贵子弟进入文官体系,以平衡各方势力,但实在难以接受一个勋贵子弟成为状元。
其中便以翰林学士权知贡举曾公亮的意见最为强硬,斩钉截铁地说道:“小侯爷虽有几分才情,然通篇锋芒毕露,字里行间尽显咄咄逼人之势,有失中正平和之道。
再者他年纪尚幼,当继续磨练自身,我认为将其放到第二等,方为妥当。”
可梁适却并不认同,反驳道:“少年人自当有一股子锐气,再者科举本就是唯才是举,好文章就是好文章,无故降低名次,恐惹人非议。”
从梁适支持赵祯,提拔狄青开始,就有不少人看梁适不顺眼的,当即嘲讽道:“惹人非议的事情多了,梁相公难道还怕惹人非议不成。”
可梁适哪里在乎这个,反正他现在已经是宰相了,当下还是先确定这事重要。
尤其是范仲淹、韩琦、欧阳修这批人即将进京的档口,朝堂局势说不定会有新的变化,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慌的。
众人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步。
最终,这个问题被摆到了赵祯面前,由他来亲自圣裁,可这也正好合了梁适的心思。
赵祯听完众人的争论,又看过了顾鹤的卷子后,便是笑道:“禛远这孩子,算是朕从小看着长大的,与太子一起读书了这么多年,朕对他也是寄予厚望,打算要放到太子身边的。
不过他毕竟年轻,还需要多些历练,不能揠苗助长,这一甲第一就不必点他了。
朕觉得这个郑獬,文采斐然,见识不凡,就定为一甲第一;这个杨绘,文章质朴醇厚,见解独到,便选为一甲第二;禛远则定为一甲第三,诸卿以为如何?”
梁适对此自然没有意见,而曾公亮虽心有不甘,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勉强接受,此事便算是正式定了下来。
随后,赵祯金口玉言,钦定黄中庸为二甲第一,也就是俗称的传胪。
至于之后的排名,他便全权交由臣子们去操办。
很快整个榜单便被制定出来,经由赵祯御览过后,便可以正式对外公布了。
但顾鹤其实在名单还没公布的时候,就已经提前知道了自己的名次,因为赵曦借着来看望赵祯的由头,从他那就看到了。
他回去后,与赵昶一合计,觉得这事儿得赶紧让顾鹤知道。于是,干脆就派了心腹内侍出宫一趟,给顾鹤送了一张小纸条。
主要是这个时候,他们确实也不好往侯府跑,免得让人知道,平白还要被人给说闲话。
老侯爷得知消息,也立马跑了过来,毕竟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要稍加思索,便能猜到大致情况。
顾鹤刚把内侍送走,抬头便看见老侯爷走了进来,当即笑道:“太子传来的消息,一甲第三。”
老侯爷当即拍着胸脯笑道:“好啊、好啊,我马上就命人准备庆祝,咱们大宴三日。”
顾鹤看着老侯爷被喜事冲昏了头脑的模样,赶忙劝说道:“别呀,如今还没放榜呢,您这不是落人口舌吗?”
老侯爷这才如梦初醒,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对对对,是我糊涂了,那就再等两天。”
但好消息,总是要跟其他人分享才行,其他人自是不好说,他只好转头回去找了芸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