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应对之策(1/2)
长途跋涉的行军,朱小松对待自己手底下的官兵,可是相当不错。一路上不是买猪,就是买鸡,自己的官兵每天都是吃肉喝汤,这种大规模的锻炼,魏忠贤的2万人感觉有点不服气,凭什么他们每天吃肉喝汤?我们就只能吃干粮。
英国公张维贤也在队伍当中,因为吃空饷太多了,再加上这些纨绔子弟,每个人吃喝倒是不错,但是大头兵可吃的相当不好,要不是一路上有锦衣卫,还有纠察队,尤其是太子亲自指挥的这4000人的队伍,用来专门维持秩序,恐怕这些纨绔子弟早就跑路了。
每天都清点人数,只发现人少了一个,10个人一起砍头,所以这些纨绔子弟都没有办法跑,每天这么长时间的赶路,让这群纨绔子弟根本就吃不消。
朱小松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反正自己手底下这4000人是最重要的,还有8000人就是炮灰,这一路上路过县城,就把监狱里的囚犯也带上,顺便组成了一个敢死队。
这些当地的县令什么话都不敢说,太子殿下的命令谁敢不听?虽然每个县城人数并不多,但是空军发配的人还是有的,经过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到达山海关,敢死队足足有了500人。
这些大明王朝的百姓犯的罪,已经被判了死刑,没想到居然又神奇的活了下来,就在队伍正中央,吃喝不愁,虽然每天进行长途跋涉的行军,但是吃这点苦,这些人还是不在乎的。
这些人,还真没有什么穷凶极恶的人,这都被生活逼得活不下去了,其中有一个叫李大嘴,为人非常凶悍,就是因为欠下高利贷,卖儿卖女实在没了活路,一怒之下杀人了,本来以为自己死定了,太子殿下又给了自己一次机会,自己能够从辽东活着回来,就能够清白的回家了。
这群敢死队的成员也明白一个道理,从战场上活着回来,以前的错误一笔勾销,又可以光明正大的活下去了,每个人都对辽东充满了希望。
孙承宗作为山海关的主将,早就听官兵汇报太子殿下带着70,000军队过来了,浩浩荡荡的队伍,终于到达山海关前面。
朱小松看着关外的场景,感觉风大了很多,毕竟现在可是二月份,农历的二月份本来就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时间,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了。
但是现在反而自己有点担心,毕竟自己的4000人要脱离队伍了,想了又想,还是决定3000人,其中1500人去登州,那里有水师在等待,另外1500人去莱州,那里也有人在等待。
送走了3000人,这3000人可是带着1000农夫,他们运送了大量的手榴弹,还有弹药,枪支是没有多少,每个人只有一把,更重要的是还有大量的马匹。
这3000人一直就是巡查工作,现在偷偷摸摸从军队最后面调走了1000人,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毕竟探子虽然跟着,也没有想到会化整为零,运送的物资是到水师的,等到他们发现的时候,也觉得这3000人,没有多少危险,毕竟太子殿下的主力部队还在这里。
此时的朱小松对于自己手里能够控制的9000人,那是高度的注意,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发生什么问题。
这些后面的探子已经看到了,虽然也进行了汇报,无论是东林党,还是晋商,更不要说远在辽东的努尔哈赤,对于这4000人根本就不在乎,都觉得没什么问题。
孙承宗终于见到了太子殿下,这个皇帝朱由校的老师,还是恭恭敬敬地参见太子,“臣孙承宗参见太子殿下。”
“老大人请起。”
看到眼前的太子朱小松,对自己还是非常尊敬的,孙承宗不明白皇帝究竟昏庸到了什么程度,居然派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出征,而且还率领70,000大军。
“太子殿下,不知道此去辽东,究竟有什么样的计划?”
看着眼前忧国忧民的孙承宗,朱小松也不愿意欺骗这个老人,“老大人,你只需要安心的守好山海关,千万不要放任一个人进山海关,只要孤的队伍通过了这里,就彻底封闭,坚决不让一个人进出,很快辽东就会传来消息,到时候就知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