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一见钟情(2/2)
“环哥,那功法……”
“哐当”一声,房门被关紧。
胖子手举在半空,又放了下来,最终摇摇头转过身,低声唱起了戏: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踱着步,朝远处走去。
……
双庐县,乾州治下一座临山小县,三十年前还是一处时常爆发山洪匪患,靠着朝廷接济过日子的穷苦地。
随着乾州成为诏国最大通商区域,靠近官道的双庐县也跟着沾了光,将原先白送都没人要的陶器销往全国乃至周边各国。
陶器不似瓷器那般精美,却胜在价格便宜,平日用来火烧水煮也不心疼,因此颇受寻常百姓欢迎。
双庐县山中盛产红黏土,是制造陶器的上佳材料,每年产出数量惊人,单此一项就为县城提供了八成赋税收入。
背靠如此一座银山,当地官员也是吃的脑满肠肥,尤其新上任的县令,来此刚三个月,已经借着各种名目数次上调赋税,大肆敛取钱财。
当地无论商人还是百姓都对此怨声载道,可民不与官斗,只要还有利可图,谁也不会去把事情闹大。
这天傍晚时分,一队人马进了城,看着装,应是商人无疑。
他们赶着几辆马车,车上整齐摆放着十几个箱子,沿着主街一路前进,最终在一座客栈落脚。
双庐城作为产陶大县,商客来往不绝,这一行十几人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只是他们似乎很宝贝车上的货物,说什么都不肯让客栈看管,不嫌麻烦搬上楼去。
客栈对此早就见怪不怪,之前确实有小二半夜打盹,让蟊贼给窃去一捆上好丝绸,最后闹到衙门,掌柜赔钱才算了事。
夜色渐深,客栈房间灯光一个接一个熄灭,在走廊尽头的客房内,十几个人影聚在一起,四五个木箱敞开放在地面上,里面是成捆的兽皮,兽皮打开露出十几柄刀刃。
要将这些利器带进城原比想象中简单,上梁不正下梁歪,那些守城士卒早就养成了收孝敬钱的习惯,谁要不交,甭管是担着瓜菜还是拉着丝绸,上去就捅几刀试试深浅,货物被扎成那样哪里还能卖,商人小贩只能老老实实交买路钱。
侯高飞深喑此道,不仅银子给得利索,说话也好听,官差仅是粗略打量一眼货物,也懒得翻腾那些腥臭畜牲皮,直接挥手放行了。
将一堆刀剑摆放在桌上,又从箱底翻出几套夜行衣,一名山贼开口道:
“侯兄弟,我们已经踩好点儿了,那狗官今晚带着一帮衙役去富商家喝酒,银子都藏在衙门后堂。”
“很好,一会儿李哥和你们同去,一切按计划行事,记得留下咱们的名号。”
“放心吧。”
七八个人快速穿上夜行衣,在夜色掩护下,从二楼窗户翻了出去,踩着房檐蹑手蹑脚行走,很快消失在了黑暗中。
此一行人无疑是正是黑山寨匪寇,只不过现在他们有了个新名号——侠盗武天仇。
世上自然不可能有武天仇这么个人,这不过是胖子随便编出来掩人耳目的,如果官府要查,查来查去最后只会什么也查不到。
夜色当中,七八人很快摸到县衙,县衙白天断案,晚上闭门。
那县令有个习惯,不枕着银子就睡不着,因此将得来的赃款全塞在炕洞里,这一点外人并不知晓,是左小二乔装成伙计在青楼卧底半个月,从一个与县令相好的姑娘那套出来的。
半个月来,黑山寨化整为零,分散打入周边各县郡,茶馆、酒楼、妓馆、青楼…但凡能探听到情报,别说龟公小二,就是泔水工掏粪工都干。
辛苦总会有回报,半个月下来,他们依靠打探来的消息一连搬空了四五个贪官豪绅的家,而且无一例外留下了“武天仇”的大名,事后按照计划,将所得财物一成分给百姓,九成留给自己。
如此一圈下来,他们不仅发了横财,还留下一个好名声,即便官府张榜缉拿,也始终没能查到丁点线索。
外人压根没料到,神出鬼没的侠盗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