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靖王(2/2)
就连制定这荒唐规则的荒淫无道的睿灵帝,也深陷其中。
他制定如此不平等的规则,本就是为了满足私欲。
有了这样的规则,他便能更加肆无忌惮地玩弄良家女子。
有一次,睿灵帝御驾亲征,刚到通州,途中偶遇一位貌美的新娘子,竟当场将其拥于马上,全然不顾战事,率军返回京城,直奔逍遥床寻欢作乐。
他不仅霸占了新娘子的初夜,还夺走了新郎的蜜月,直至玩腻了才将新娘子放走。
皇帝如此,
这般行径,吓得百姓不敢光明正大地结婚。可结婚毕竟是两口子长久相伴的大事,总不能一直偷偷摸摸。于是,民怨沸腾。
睿灵帝害怕汉人反抗,规定每十户人家才能共用一把菜刀,且要用铁链锁在屋柱或井岸上。
加之当时灾祸频发,民不聊生。
时势造就英雄,慕容轩顺势而起,揭竿造反。
待他积累起英雄之势后,朝廷不断对其拉拢。胸无大志的慕容轩,如同宋江一般接受了招安,又像宋江一样为朝廷剿灭匪患。
其中最着名的一战,便是攻打枭雄张士诚。
慕容轩率军挺进长江,在昆山与张士诚交战。慕容轩身先士卒,以五万兵力战胜了张士诚的七万大军。次日再战,七战七捷。
在中华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篇章。
当楚皇成就帝王之势时,慕容轩这位英雄也到了抉择之时。
他真心不愿投降,主要是惧怕受制于楚皇。
可不投降吧,天下大势已趋明朗,许多同期起义的领袖都已归顺楚皇。
若不早做打算,等楚皇建立王朝后,恐怕再无他的容身之所。
他犹豫不决,权衡利弊,试图窥探成败之机。
先是派儿子做人质,侍奉楚皇。
楚皇看穿他并无诚意,当即放他儿子回去。
后来,慕容轩害怕楚皇派兵攻打,假装惶恐谢罪,并献上装饰着金宝的鞍马。
楚皇心里明白,慕容轩拥兵自重,屡次假意进贡,反复无常,知道他还在犹豫是反叛还是归顺。
楚皇毫不客气,先写信历数他的十二大罪状,给他一个下马威。接着,又对他敢于率先起义的英雄事迹稍加赞扬,最后许以高官厚禄。
这便是标准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楚皇运用此计的时候,所有美国人都还未诞生。
慕容轩身为一代枭雄,深知楚皇的残忍本性,担心楚皇表里不一。
因此,他不听劝告,日夜运送珍宝,打造船只,为逃往海上做准备。
这些准备没有白费。他果然被楚皇打得逃到了海上。
即便如此,慕容轩仍不服输,继续逃亡。
楚皇穷追猛打。
一直将慕容轩逼得走投无路。
英雄末路,最终乞降!!
毕竟都是揭竿而起的英雄豪杰。
英雄惜英雄,此言不虚,因为英雄本就寥寥无几!
楚皇原谅了慕容轩。慕容轩死后,楚皇还亲自设祭,足见对他的敬重。
皇帝对人的敬重分为两种:一种是敬畏、重视;一种是尊敬、看重。
楚皇对慕容轩,显然是第二种。
能让楚皇这样雄才大略的帝王有如此态度,实乃莫大的荣幸。
然而,不幸的是,楚皇对叶修也有类似的感觉,而且是更为强烈的第一种感觉!
楚皇将叶修视为比慕容轩更可怕的人。
因为,叶修的本事本就比慕容轩更大!
这看似荣幸,实则绝非好事。
叶修却并未多想,他一心只为国尽忠,为民谋福。
于是委托儿子叶琏上奏:应在慕容轩起兵反叛之地设立巡检司,以加强对该地的管控。
胡惟庸心思敏锐,洞察到皇帝内心的恐惧,知晓这是讨好皇帝的绝佳时机,便指使刑部尚书吴云弹劾叶修。
反诬慕容轩起兵反叛之地,依山傍海,有帝王之气。诬陷叶修深谙风水玄机,妄图将此地据为自己的墓地,暗指叶修有谋反称帝之心,准备借助此地的帝王之气,将来像慕容轩一样起兵造反。
洞悉一切的楚皇。
不置可否!
只是下令将弹劾文书传给叶修知晓。
这究竟是何意?
所有人都看明白了,楚皇这是想借机除掉叶修,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
若叶修没有恰当的回应,谋反的罪名便会降临。
皇帝的心机何其深沉!
叶修自然也能看懂,知道皇帝要对自己动手了。为了不牵连儿孙,他赶忙进京面见楚皇。
楚皇好不容易等来这么好的除掉叶修的机会,自然不会错失。
他施展太极手段,对弹劾之事全然不过问。
叶修陷入两难之境,既无法辩解,又不敢离京。他本就体弱,长期动脑且身体欠佳,如今寄居京城,生活条件恶劣,饱受煎熬,很快便病倒了。
这正是楚皇想看到的结果,也是他的目的。
叶修刚病倒,心怀叵测的胡惟庸便带着补药前来“探望”。
黄鼠狼给鸡拜年,实则黄鼠狼并非胡惟庸,而是在幕后操纵的楚皇。
胡惟庸不过是个“快递员”!
叶修心里明白,含泪欣然吃下了药。
吃完药,他想叩头谢恩,因为儿孙的性命得以保全,他觉得这一趟进京没有白来!
这药果然厉害,杀人于无形。叶修吃下后,顿时感觉胸口仿佛有拳头大小的硬物堵塞。
病情迅速恶化。
没过多久,楚皇的第二把“杀人不见血的刀”递来了。
这把“刀”是一只御赐的烤羊。
叶修吃着楚皇送来的烤羊,感受到了楚皇的“铁汉柔情”。
皇帝想杀人,本只需一句话,却如此大费周章,作为臣子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不久后,一代绝世奇才叶修与世长辞。
但这还不够,他最终被砍头。
这仍未结束,他的尸体被御赐一颗黄金头颅,并按照王爷之礼厚葬在龙脉之上,为帝陵冲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