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覆国 > 第二十七章(2)

第二十七章(2)(2/2)

目录

苏孟虽然说好不说公事却还是对李樾道:“斥候回报,盛京城近来太平的厉害。不论是燕都军还是段家军都没有动作。”

李樾说:“假象而已,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各方斥候细作来往,都在暗地里过招呢!即使是咱们也没闲着不是?郢都军与咱们还不是斥候往来。虽然看上去平静,哪有真的平静。更何况将军已经回到盛京,更不可能平静了。”

苏孟也点点头,在这般乱世之中,各国都不可能安宁。梁国内乱,这表面上的平静恰好预示着一场风暴的来临。李樾心中也很明白,这一切的事情终于要结束了。

苏孟又问他道:“如果咱们这次能活着回去,你打算去干嘛?”

李樾说:“与青衣游历大好河山,回故里看看老母与大哥。再回段家军继续效忠梁国。你呢?这一直都是你在问我,我也问问你。”

苏孟垂头一笑道:“回去陪伴我妻儿老小,如果我还能活着回去。我一定不再跟随段家军征战四方了。”

李樾看着苏孟,犹是记得初到鄀都之时,他曾说过如若活着回去定要跟着自己建功立业。可自打那日夜袭过后他仿佛变了个人。绝口不提建功立业,只一心结束这场战役。

苏孟叹了口气,“没想到有一天我们梁人竟然会打梁人岂不是叫天下人耻笑?岂不是让那么多老弱妇孺承受失子,丧夫,丧父之痛?”

李樾对他的话不置可否,说道:“叛乱已起,不打会有更多人失子,丧父,丧夫。更会辱国引六国来犯。当年故通武侯在潼关被大宛军所破,边关二十城,流离失所的百姓数不胜数啊。那大宛军甚至在边关屠城,整城的百姓,哪个不是我们梁人?苏兄何必这般优柔寡断?”

苏孟见他眼圈都泛红,他并不知道,李樾的父亲也在潼关一战死于大宛军的刀下。他拿起酒爵同他碰了一下,“我不过随口一说,为了梁国大统,为了梁国百姓。这场仗也要打。”

李樾也说:“若是天下安定,谁又愿意整日打打杀杀,谁不愿意守着所爱过这一生?我也不愿离开青衣,但我等来此就是为了让梁国百姓都能安稳,都能守着所爱。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二人纷纷将杯中的酒饮下,苏孟道:“我听斥候说了,前两日吴姑娘离开益州,应该是前往盛京了。”

李樾颦起眉头道:“这一场仗终于要开始了,你我小酌即可,切莫多饮。买醉一事,待此战完了,你我再来此处。”

苏孟不明所以,自己仅仅告知他青衣离开益州,他便明白此战就要开始了。但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忙将酒爵放在一旁,不肯再饮一杯。

凭借着李樾对云婧的了解,她能让青衣留在益州定是有要事需要青衣协助。而抵达盛京的边州军缺的只有刀剑盔甲。一旦刀剑盔甲送到盛京,段亦勋不然不会再等,一定会先发制人,趁着燕都军不备打个措手不及。

如此一来,鄀都的边州军也要有所行动才行。绝不能等郢都军成了势再打,否则鄀都的边州军必败。

苏孟细想一时,吴青衣与将军夫人是闺中好友却一直留在益州而没有跟随回盛京。定是益州有什么与战情相关之事,转念一想,当初斥候来报边州军有两万人马押送刀剑盔甲南下。这样定会路过益州,如此一来,吴青衣离开益州意味着这两万人马也离开益州。

也难怪李樾仅听了一句就明了此战就要开始,心中不由的对他多了几分钦佩。

青衣离开益州的消息同样也传到郢都郡守段昭玺的耳中,他立于自己书房的窗前凝视着外头被雨水打落的花瓣。这一切,终于要开始了,也终于要结束了。成王败寇,在此一举。

他身旁的谢将军也同样心怀念想,他仍然记得数日之前雨夜中的那一场奇袭。边州军中还有这么多能人异士,自己与郢都军该怎么防备。这一战的胜负,到如今竟然变得模糊起来。

李樾,苏孟,必用你们的鲜血祭奠我夜袭中死去的弟兄。

梁国,叛乱,这一切总算要结束了。

※※※※※※※※※※※※※※※※※※※※

谢谢每一个收藏和喜欢我的朋友,谢谢你们。诚挚的感谢你们

不知道哪位读者可以回答一下我的问题,覆国我是不是写的很烂?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