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权丞 > 第二九章:辩考区

第二九章:辩考区(2/2)

目录

顾桐回答质问的第一句不卑不亢,王舜渔就捋须满意:有机会了。

只要顾桐自己够镇定,府县一定会给面子,让他这个在场做主的人最后决断。

听完府县的禀报,王舜渔脸色一沉,拿出读书人最害怕的大宗师架子。威严问道:“顾桐,此乃国家选材大典,容不得半点虚言,你要从实道来。”

顾桐按照“只说事实,但可以只说对自己有利的事实”原则,非常真诚地回答道:“谢大宗师教训。顾桐五岁启蒙、七岁束发受教,知晓上头供着至圣先师,又有大宗师当面,不敢有半字谎话。”

柳珽哪里不知道这些官儿扯皮和说瞎话的本事?也懒得听他们套话,只冷冷喝到:“张桐,你嫡母命我带你回去,好生学学规矩——张家自有法度,哪里容得你擅自改姓,在外招摇撞骗?”

王舜渔心里一沉,暗道要糟。

安远侯府当然非常有分量,如果柳珽来告的是随便哪个乡村童生,王学台大老远肯定想都不想,直接命人拿下人,捉了送给柳家做面子。但……顾桐身后的师父,同是两榜进士的欧阳必进,是王舜渔的进士同年。朝廷法度文武殊途,相对于八竿子打不着的安远侯府,王舜渔就是用脚指头想,也会选择帮文官。毕竟在宦海浮沉中,文官之间,才能真正守望相助。

可这是公开的道试,近千名学子点名待考,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就算王舜渔想帮顾桐,也只能拿出公正的态度,不可以无脑帮忙。于是这糊涂官司的关键,就是顾桐自己的说辞,是否能让公众接受。

来自互联网舆论时代的顾桐,比在场任何一个人都更清楚,在公众场合,重要的不是证据,而是合情合理,或者说,争取在场人们的“同理心”——听起来有道理,比实际证据更关键。

略一沉吟,在场的都是考生呐!顾桐瞬间想到高考分省录取带来的著名的高分陷阱,地球人都知道,帝都永远是录取分数偏低的风水宝地。而这个江南西路,从从有考试依赖,就貌似跟浙江、江苏、福建一样,是出了名的惨烈高分。

拿定主意,顾桐从容拱手,朗声道:“大宗师在上,顾桐是本县良家子,绝无冒籍之事。还请大宗师和府尊、县尊考虑,江南西路向来文风盛、读书人多,莫说举人难考,连考生员也比人家省的乡试更难。若我真有籍贯在帝都,科举比这里容易许多,怎么会舍易就难,反而跟本地学问出彩的莘莘学子竞争?”

本来嘛,如果可以高考移民,顾桐也愿意去帝都考试,那里名额多、纨绔子弟多,竞争肯定不会有著名的考试大省江西这么惨烈!

人同此心,在场众童生不由都心里默默点头:我们江西考生,就是这么牛逼的存在!……这小孩说得简直太有道理了!

实在是太有道理,连柳珽都相信了,不由点头:对哦,小孩不知道他是张家血脉,或者听说了却不相信,还在这里苦逼考试。嗯,等将来他明白,帝都的北直隶乡试好处多多,就不会这么抗拒真相了……咦,什么东西混进来了?我是来帮姐姐抓人回去惩罚,要帮也是帮我嫡亲的外甥,怎么可能让这婢生子出人头地。咳咳,我是怎么被绕进去的?

提学道老爷王舜渔则不免暗赞:同年欧阳必进巨眼,这个学生收得很是不错!

表情还是一派端严公正,王舜渔手一挥,道:“廪保俱在,府县皆知,此事不必再议。顾桐,你去领卷子……下一个。”

在场诸人满脸钦佩:面对侯府的压力,提学道王大宗师坚持正义,帮童生撑腰,青天啊!

顾桐不敢偷着乐,还是绷出严肃的表情,作揖谢过大宗师,按流程走到另一张桌子领试卷,然后去搜捡处排队,让学差搜身,确定有没有带小抄之类。

顾桐绝对没有作弊的需求,一时搜身完毕,按照卷子上标注的“洪字第十一号”座位,去寻了坐下。

后面的点名比较顺利,等天大亮,考生都已经找到座位,一声炮响,大门徐徐关上,贴了封条。

考场规矩非常严厉,张望、换席、吟哦之类都会盖红章降等,顾桐只端正做好目视前方,听见提学官退回后堂,不多久,就有几个书吏端着写考试题的大牌子出来,开始一排排巡逻,让考生看清楚。同时,教官也拿着王学台新出的考题出来,大声宣读。

道试跟之前的两场考试不同,题目不只是出自四书,还会有一道五经题。但科举考试批阅文章最重第一篇,所以,最关键还是四书题做得好不好。

顾桐依稀听见教官念“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定睛仔细看提牌,是一道截搭题: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

不禁闷笑——这是神马鸟题目?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