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2/2)
所以她还劝薛太太早点把这事儿丢开手,“妈妈的年纪大了,钱财的事儿既然嫂子想管,那就让她管着吧,只催他俩生个孩子,妈妈也能早晚含怡弄孙。”
薛太太这人也有一点逆来顺受,尽管儿媳妇一不顺心,就在院子里打骂下人,甚至更有一些时候对着她指桑骂槐。但是经过女儿这么一劝,她也能接受这件事情。
但是实在是没办法和儿媳妇在一个屋檐下面生活,白天她只能跑到史太君跟前,陪着史太君说说笑笑用来逃避儿媳妇在家里面折腾。
这个时候,天气最热的一段时间已经过去,中秋节就在眼前。
贾珹也打发人从江南送节礼回来。
能送的也只是几家人而已,但是东西却送回来几大车,装得满满当当的,随车一起回来的还有他大女儿萱儿和二女儿芙蓉。
贾珹在信里面说,“江南虽然文风鼎盛,但对女子束缚更多,与咱们北边儿完全不同。甚至南边的女孩子都用布条把女子的脚缠成三寸,江南虽好,却不是女孩们久留之地。打发他们回来,替儿子孝敬父亲母亲。”
佟夫人看了信之后才算是放下心来,把两个孙女搂在怀里,看了又看,“回来也好,回来了,家里面多了两个人,我的心里也不算那么空了。这才几年,我就天天想着你们。”
对于佟夫人这样的思绪,两个孩子完全不理解。
她们叽叽喳喳的向佟夫人讲述江南的景致,“我们去过杭州,在那里看过三潭印月,对了,那句诗怎么说来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的那些官儿邀请父亲游湖,路过一个带24孔桥洞的拱桥时,月亮下面的桥上站了24位美女一起吹箫,他们还要把人送给父亲,幸好父亲没要,要不然家里面还住不下那么多人。”
佟夫人撇了撇嘴,“都不是好东西,天天把心思花在歪门邪道上。我等会儿就让你们祖父给你们父亲写信,他要是敢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人领进家门儿,我先打断他的腿。”
佟夫人绝对不是说说而已,他对待庶出并没有那么多的不满,甚至她自己也是庶出。但是北地那个地方多少残留一些奇奇怪怪的规矩,在她看来,伤残的老兵家里可以收留,走投无路的落魄士子,家里可以收留。偏偏那些出身风尘的女子,家里不能收留。
“都是一些败家的玩意儿,我这话绝不是说说,你们也记住,以后要是男人把风尘女子领进家门,立即乱棍打出去,要是男人敢不听话,大耳刮子扇他脸上。”
两个年纪大一点的孙女在江南呆的时间久了,多少受一些贤惠思想的束缚,对祖母这样的言论,被震惊得目瞪口呆。
佟夫人一看就知道,事情绝不是儿子说的那么简单,要把两个孙女的思想板回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所以贾故回来睡觉的时候,看见佟夫人兴致勃勃的计划着怎么教养孙女,心里不禁对未来的孙女婿同情了一下。
也只是一下下而已,反正不管怎么说,以后自己要是能上得了马,提的动刀,要是孙女婿敢不老实,自己就能把他揍得满地找牙。
两个孙女回来,自然要重新带着她们在各个府邸举行的赏花会上溜达一圈。这次还带上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儿。
萱儿和芙蓉在江南的时候参加的赏花会上,大部分人讨论一些诗词歌赋,再不然就是一些布料首饰。但是回到京城之后,却发现京城的女眷们讨论的却是一个悍妇。
因为对这件事情前因后果都不知道,姐妹两个谨慎的没有插话,只好悄悄地找巧儿姐姐,问事情的起源,发展和结果。
巧儿起初有一些难以启齿。
从哪个方面论她和薛家都有亲戚关系,也能掌握第一手的消息。
背地里说亲戚的坏话不好,但是论起来,两个妹妹和自己更亲,所以,不添油加醋的说出来就行。
所以当她把知道说出来的时候,对面的姐妹两个眼里完全没有震惊或者是惊诧的反应。
芙蓉更想说,“我祖母比她彪悍多了”。
所以两个小姐妹晚上在房间里面讨论的话题却是,“同样是作风彪悍,为什么薛家的大奶奶却成了街头巷尾嚼舌头的对象,而奶奶却成了一个大家都佩服的夫人呢?”
其实在今天的赏花会上,大家虽然嘴里说着薛家的大奶奶,但是眼神不免往佟夫人身上瞟。
瞟过来眼神全是崇拜和羡慕。
姐妹两个虽然没能在最后讨论出来原因,但是这一切挡不住她们对奶奶的佩服。
后来当佟夫人跟她们商量,把她们送到北地去过一段儿再接回来的时候,两个人也十分爽快的答应了。
佟夫人的娘家,这些年来已经发展成北地最大的邬堡,他们的商队也比以前更加的庞大。往来贩卖的东西也越来越贵重,充佟夫人的三个哥哥听从贾故的劝告,不敢贩卖一些马匹盐铁,像是西域的宝石,琉璃和金银器皿,南方的丝绸,黄酒,茶叶都是商队里面携带量比较多的大宗货物。
他们每年两次往返西域和京城,因为朝廷里面有贾故的关系,在这些年来在路上也没有官府刁难他们。
所以每次来京城佟夫人的哥哥们总要来一个。一来是看看妹子和妹夫,二来是沿途的关系,打点一番,纵然是有妹夫的面子在,但是维持这段关系却也要付出各种人情和金钱。
金钱现在对于他们来说不算是一个大问题。他们只求能保住这条商路就好。
佟夫人把两个孙女托付给他二哥,“不让她们往西去,到了北地让她们在堡里过日子就好。等到下一次你们再来的时候把她们带回来。”
这样的事情,他二哥当然同意了,两个小姑娘也没心没肺的告别了祖父母和妹妹,欢快的跟着舅爷往北边而去,她们不知道这个时候往北边儿去,越往北越冷,上半年她们在温暖如春的江南,下半年她们却要在风雪肆虐的北方,然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能有这样的经历,对于她们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贾故之所以爽快的同意了佟夫人把她们打发到北边儿,也是有原因的。
宫里边的七皇子要在今年8月15的中秋大宴上挑选自己的正妃。
这件事情还是九皇子透露出来的。
七皇子久久不能确定自己正妃是谁,原因很简单,他母亲和外祖父发生了分歧。
她母亲想给他找一个出生尊贵的姑娘,他外祖父却觉应该给七皇子找一个父族强劲的正妃。
选妃这个事情从一年前就开始,到现在也没确定下具体是谁,以前心动的人家到现在却有些犹豫不决,这样下去反而不好,最终七皇子的外祖父向七皇子的生母贤妃妥协。
就在贤妃要敲定儿媳妇人选的时候,皇帝却横加一脚。
他们父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皇帝看着七皇子,如今已经快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了,就感慨的对七皇子说,“一转眼你也这么大了,也该娶媳妇了。当年的时候,你皇祖父和皇祖母没有管,朕自己挑选了你们母后,至今想想这件事情,父皇做的一点儿都不后悔。跟你们母后相伴至今觉得是上天厚待朕。到了你们这里,朕先把话撂下来,只要是你们觉得合适的姑娘,你们喜欢的姑娘,无论是谁,只要德行不缺,朕就同意她做你们的正妻。”
七皇子的眼睛里迸发出一种惊喜的色彩,九皇子突然就有一种鱼儿上钩的感觉。
他转过头看着皇帝,皇帝回答了一声七皇子的提问,就转过头看着九皇子,“昭儿也想要娶媳妇了吗?”
九皇子摇了摇头,“儿子还小呢,再说了,母妃的孝期还没过去呢。只是现在各家的淑女都养在闺中,七哥又没看过她们,怎么能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她们,难不成要让他们各家把各家姑娘的画像呈上来?”
把画像呈上来供皇家挑选,这一般是选太子妃要做的一件事。
九皇子故意问出来,就是要看看皇帝的打算。
皇帝只是微微一笑,“这不马上就要中秋了吗,今年你们母后在宫中开了大宴,命各家的夫人带着家里的姑娘进宫,让她们给你们母后请安,到时候你七哥不都是能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