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入宫(2/2)
初秋澄澈的流光映照在滋养水仙的琉璃宝瓶上,偶然有人自廊下经过,光线忽明忽暗的荡漾起来,久久无棋子落下的声音,空余扬扬琴音寂寞回响。
适逢朝中三年一度的武职考核,朝中天子与重臣皆坐镇君阳山校场严防徇私舞弊者,许多家境贫寒、无权势可依附的兵甲卒子皆靠此试展露资材,以谋晋升提拔。
秋雨过后,夜晚寒凉,辛夷夫妇月前回西梁为母侍疾,公主昨日带着晴澜斋戒入回溪寺抄经祈福,鸿烈也需十日方才得回城内。
闲来无事,烛心缩在膳房与厨娘和一众小丫鬟围着炉火炒南瓜子,说西家话东家,时时传来一阵欢笑声,公主不在府中,众人都放开了心性。
烛心端了个簸箩细细的挑拣着黄连木果,在旁吃酒的厨娘好奇的问这些果子是拿来做什么的。
烛心将饱满圆润的铜绿色果实分拣放置在瓷碗中,笑道:“我姐姐有孕在身,前些日子吐得什么都吃不下,这几日好容易胃口大开,我想着做些滋养的油汤饭与她送去”
正低着头与厨娘说着油汤饭的做法,膳房外匆匆有人闯进,吃酒玩闹的厨娘们唬了一跳,以为是公主突然回转,吓得急忙收拾酒彘残羹。
婢子喘匀了气,方才解释并非公主回来了,而是宫里来人了,说是皇后娘娘请公主与赵姑娘入宫。
众人皆为烛心担忧,难不成皇后娘娘要趁陛下不在帝都兴师问罪?但又请公主同往,是何用意?最要紧的是,眼下公主不在府邸,青檀家令也随侍去了回溪寺,阖府上下一时竟无可主持大局之人。
这样秋风扫落叶的微雨之夜,让她在冥冥之中想起了那个血染纷乱的夜晚,也是这般来人夜叩门,继而开始了漂泊无依的生涯。从前也以为轰轰烈烈才不负似锦年华,后来方知平淡恬静的混迹在俗世是多么可贵。
心中虽暗自惶惶,却也知避无可避,她提起门边的琉璃灯盏对众人笑笑让他们不必担忧,转身随婢子去见宫中来人。
兜转过挂落回廊,荷塘中枯萎的荷叶平添几分凄凉,膳房门外积聚的奴仆望着她隐没入黑暗的身影,窃窃私语却无可奈何。此入宫门可如沼地?听闻皇后心性温软待下宽和,不似会随意菅刈人命之辈,但谁又能说的准呢?试问有哪个女子能毫无妒忌之心由着他人独占夫婿呢?
宫中的人并未进府,而是等在府邸外。
立在马车外的内侍见到烛心并未无礼,而是极为恭敬一揖。
烛心紧紧握着手中的灯盏道:“长公主昨日就到回溪寺祈福去了,后日方会回城,宫中可是出了什么紧要之事?”
内侍垂首回道:“宫中已遣人去寺中接长公主殿下,烦请夫人先行入宫”
她踟蹰少倾,终是上了马车,一记清脆鞭响,双马齐驱,公主府邸转瞬消失在身后。
烛心闭上眼睛,脑中纷乱无头绪,索性逼迫着自己什么都不去想,默默在心中将九九乘法口诀从头至尾,从尾至头一遍一遍的当做经文般默诵着安慰自己惶惶不安的内心。
不知过了多久,内侍掀起布幔放下轿梯请她下车,她探身而出,依照宫规换乘轿舆。再入宫廷,恍若隔世,故人已逝,一切的熟悉之间又裹挟着无尽的陌生。
曾经恍若神居的“月升北国”,在当年龙城大火时最先被燃了起来,后虽被及时扑灭,雕梁画栋却早已面目全非,倒是不惧烈火的珠玉宝石皆保留下来最后充入了国库之中。
烛心嘴角微微翘了翘,她想不出那样纷乱人人自危逃命的时候还有谁会去地处偏远的“月升北国”放上一把火,纵火之人除了它的主人,还能是谁呢?她烧毁的不过是个困制她的牢笼罢了,想来当时的她,定是畅意盎然吧!
空气中凝结着似雾似雨的湿气,抬轿舆的内侍们行走的飞快,四周遮挡的纱幔半扬在空中,寒凉的夜风带着雾雨覆上烛心裸露的肌肤,她裹了裹身上的衣衫,紧握一下隐藏在衣襟下的东西,这是鸿烈临行前交予她的,必要时刻或可保其性命。
轿舆稳稳的停在了栖霞宫外,内侍在宫殿门上轻叩一下,重叩三下,似是约定好的暗号一般,殿门开启出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
进入栖霞宫,烛心着实吓了一跳,宫婢内侍整整齐齐的跪在廊下,缄默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