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熊大的时空穿越 > 第 4 章 民国

第 4 章 民国(2/2)

目录

“就一个自行车,就这个吧,先到了镇上在说,最好是弄辆马车啥的,不招人眼,找个地方安稳的地方,咱俩得研究一下路线。”

熊大的自行车是那种运动型的,车型炫酷,颜色艳丽。

一路颠簸,熊大不想说话,只想哭。那路面忒神奇,平均每秒颠一下,自行车在上面行驶,那滋味……反正谁走谁知道。

幸而一路上人烟稀少,并没人欣赏熊大英姿,遥遥地望见一座高高地石头牌坊,熊大收起自行车,喝完最后一口鸡汤,水葫芦已经空了半天,早上出发,路上没耽搁,腿都快不是自己的了,这已经是下午三点,足足骑了十个小时。

甩起脚片子,迎风吹起肥大的裤脚,灰头土脸的模样怎么看怎么悲催。

说实话,不光是系统的任务,就连熊大也好奇这个时间段的国民生活,社会,风俗。以前听过老辈们讲古,但那只是一段话一个故事,如今能亲眼所见,熊大有些迫不及待了。

越走近镇子,人越发多了起来,赶着马车的,牵着牛车的,挑着担子的,背着背篓的,挎着土篮子的,还有那小脚妇女,拎着包袱在慢慢挪动。

来往的行人脸上并不愁苦,三三俩俩地搭着伙,衣服也不尽是土布打补丁,也有那亮面的偏襟短褂,更有穿绸缎长袍的,拎着手杖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

石头立起来的巨大牌坊,两边石柱上雕刻云纹,人站在下面显得很渺小。惊叹不已地熊大已经围着石柱转了好几圈。

真是什么时候都别小看人类的智慧,就像这牌坊,如此高大,那样有十几米高的石柱究竟是怎样立起来的,又耗费多少人力,这时代可没有什么吊车起重机。

小镇名副其实,那牌坊上只刻画了小镇二字,也不知是用的什么石材,灰白的石料,涂着红漆的篆字,古意非凡。

稀罕完了石柱子,熊大跟着人流一路东张西望,内心里还在和系统讨论古人的技艺,猛然瞅见药堂子的匾额。

再出来的时候,熊大兜里揣了两锭银饼子并十块银元(物价基本瞎蒙),兜里有了钱,熊大也可以放心的逛街。

这小镇不大,比邻小兴安岭,熊大挖参的那座山,就属于小兴安岭山脉,这里虽已经是敌占区,却由于路远难走,且太过偏僻,并不曾遭受战火洗礼,小镇除了有一座高大的牌坊,连城墙都没有,只是人类聚集地繁华一些,四周房屋排列紧密,形成自然的防护。

主要街道也只有这么一条,两米宽的青石板路穿过整个小镇,如枝桠般延伸出无数小道,像蛛网般纵横交错于整个镇子。

沿着青石板路的两边,是商贩店铺,谈不上整齐,却让熊大看的有滋有味。

油铺,布庄,钱庄,酒楼,竟然还有一家钟表店。当铺,药房,茶馆,客栈,还有一家门帘写着大大的‘赌’字的赌坊。

说书的,唱戏的,几个铜元一碗茶能坐一天。

小贩的叫买声压不下说书人的韵调,食物的香气裹着胭脂铺子里冲出的脂粉味儿。

路边露天摆放着的箩筐里鸡在咯咯叫,围囤圈着的鸭子还在吵嘴。还有火炉上烤好的面饼,担挑子的大碗馄饨。针头线脑,青菜萝卜,讲价声,声声入耳。

熊大觉得,中国人一直以来的,讲价这个美德真是千古流传。

闹中取静的书坊,只在一墙之隔,那热闹的声音却像穿不过去一样,仿佛两个世界。

熊大进了书坊旁边的一家裁缝铺子,有人礼貌地招呼,似是看不到他一身狼狈。

“贵客里边请,您是要成衣还是现做?咱们这里师傅的手艺没得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