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亡命之连山归藏 > 第 41 章

第 41 章(2/2)

目录

我“喔”了一声,踩着踏脚凳下马车,走到她跟前问道:“你师父住在高府?”

“家师游历四方,前些年因患了腿疾,隐居于中山城外,后被夕阳公请来府上做客,夕阳公为人忠厚待人谦逊,家师因此也便长留于此,潜心钻研所学。”

原来是高府的门客,我心里想着。她说到夕阳公,这个人我知道,他是后燕第二任皇帝慕容宝的养子,慕容宝给他赐名慕容云并封夕阳公。我算了一下时间,过不了几年这个夕阳公便会杀了现在的皇帝慕容熙取而代之,但他自己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皇帝做不了两年便被手下人杀死了。

说起慕容云,他在赐名前叫高云,原姓高,那么他与高玄乙和高玄壬会是什么关系。

史料上并没有记载慕容云有这么一对儿女,也没说他有没有私生子私生女,虽然历史书上确实有说他有一个儿子,叫什么我不记得了,但反正不叫高玄壬,那么他们最多应该只可能是同姓的亲戚。

我暗自揣摩着高玄乙和慕容云的关系,直到赫连将我领到一间厢房前,才将我的思路打断。

她让我在原地稍作等候,自己则去敲厢房的门。这是一个独立的小院,门口种着两丛竹子,下面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花草,刚才一路过来我也没心思去留意周围的事物,但从我们进门到走进这里所用的时间推断,这个小院的位置应该是在高府的最深处了。

赫连丛房里出来,唤我进去。我朝房门走时,一个男人坐在轮椅上,他也正推着轮椅朝我走来。赫连赶紧上去替他推着轮椅,碍于门前的台阶,他们没有下来,而是停在门口等我上去。

男人看上去不过五十,双目有神,神色和煦,和我想象中的差别很大——我本来以为会是一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头子。不过联想之前赫连用“年迈”两个字来形容自己师父,说明这个老头子也就表面上看着年轻,实际年龄应该至少在六十以上了。

男人见到我,稍稍从轮椅上直起了身子:“王姑娘,昨日之事我已听小徒说了,今日得见实在出乎意料,没想到王姑娘小小年纪竟已有如此造诣……”

他从屋外一直把我夸到屋内,都没给我个机会插嘴跟他礼貌地问一声先生好。随后他自报家门道:“老朽姓李,家中祖辈曾在汉朝时期研习易学,后因家道中落,族人更名换姓,背井离乡,至此也与易学划清了关系。祖辈的经典在那之后相继遗落,当时家中并无人在意那些遗落的经典,如今更是连祖辈的成就也快忘得一干二净了。”他语气里充满了遗憾,恨不得能有一个时空隧道,好让他回去把那些失落的典藏一本一本塞进麻袋里全部装回来一样。

房间里熏着檀香,里面的书桌上叠放着各种书籍与竹卷,连墙上也被挂满了写满字的纸卷。那些挂在墙上的纸卷,没有一幅是单纯用来装饰的字画,全部都是各个年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从尧舜禹汤一直到东汉末期,不少地方还圈圈点点格外进行了标注。

我一边看墙上罗列出来的时间与事件记录表,一边听这位李先生继续说着。

“老朽愚钝,自幼喜爱易学,无奈曾经的易学之家,现如今家族中人对祖辈所著有的文章其理解程度却抵不过一个外氏的学者,家中藏有关于易学的典籍也仅仅只剩下一二本生了霉斑的残卷,老朽几十年间游历四方,归纳整理,甚至将姓氏改回祖辈原姓,只望有朝一日能重拾自家经典,光耀祖宗门楣,可却……”他捶胸顿足地叹着气,“可却在几年前便止步不前,之后又接连患上了腿疾……哎,都是天意吧。”

“你在研究筮法?”我对墙上的东西产生了兴趣,基本没再去听他后面说的话。

筮法,即卜筮之法,说白了就是算命的一种方法,听起来比较高级而已。汉朝距离《周易》产生的年代很近,也出过几个这方面的名师大家,所以到现代,有记录且最完全的筮法就是汉代的筮法。

“王姑娘好眼力,老朽研究筮法十年有余,本以为已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却没想到,几年前,连所在之处的一场旱灾也没有算到。至那次之后,老朽方才知道自身的所学有很大漏洞,之后便如同钻进了死胡同,只退不前。”

“你是京房的后人?”我随口问道,因为他所叙述的身世与我了解的汉代易学大师京房非常吻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