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2/2)
整个空间里的光线大都集中在中央的大鼎之上,其他地方以大鼎为圆心,光线逐渐黯淡下去,到了最边缘的墙壁处,就只剩下些为数不多的散光,不均匀地照在棺材上。黄陶棺材粗糙的漆面,与浑浊的光线作用,渗透出一种难以形容的诡异氛围。
墙上的格子一共分成八个竖列,前六列位置刚好与中央的六尊大鼎正正相对,后面两列基本上已经算靠边,对着空地。每列最上面总有三五个格子是空出来的,没有摆放棺材,至于下面的棺材,我没办法一一去细数其数量,用肉眼估测,每一竖列里,怎么着也有三四十副棺材,也就是说这里的棺材总共加起来,最起码也有二百四十副之多。站在圆形空间这头,越过六尊大鼎仰视对面一整面墙的棺材,我两条小腿不自觉微微地发颤。
发颤归发颤,打我们从山谷的岩壁进来,走了这么久,总算觉得这里面像个墓了。不得不说这墓也够呛,棺材什么的不来则不来,一来就直接来一整面墙这么多。眼前这些棺材无论从数量还是质地来说,充其量都只算得上是陪葬品,但既然陪葬的棺材出现了,我估计我们离主墓室也不远了。
我这么想着,脑子里突然有什么东西一闪。看着这周围的土砖墙,脚下夯得平整的泥土地,我发现我之前似乎推断错了。
我整理着脑子里一团乱的信息,另一边陆丙似乎发现了什么,不顾前方有没有机关,大步朝中间那几尊大鼎走过去。周半涯紧随他之后。鼎素来有王权至高无上的象征,传有大禹铸九鼎,九鼎曾被夏商周三朝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至宝,而鼎作为陪葬品出现在墓里,也是只有皇室、高官才能享有的待遇。陆丙暂且不说,周半涯这个老家伙这么急切地朝那几尊大鼎跑过去,要么是发现了好东西,要么是觉得有好东西怕自己落下了。
我本来还盘算着,既然那两人那么着急地过去了,那就让他们先试试点,我们等确定没有机关后,再放心大胆地过去,谁知高玄乙不徐不缓地已经走了出去。我只好跟上去。
陆丙在鼎前,先是愣了一会儿,左右看着面前每一尊大鼎,然后像疯魔了一般扑到自己面前那尊鼎上,摸着大鼎肚子,像在摸什么稀释珍宝。而周半涯则是直接跃上了鼎口,运用轻功从左边飞到右边,洞顶投下来的光束将他扑腾起来的灰尘照得颗粒分明。等挨个看完每尊鼎内部,周半涯落回地面,脸上端着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
一看周半涯就知道,这老家伙一准扑了空,鼎里并没有他想要的东西。
我看向陆丙正在忘情抚摸的大鼎,明亮的光线中,我看见鼎腹上刻满了指甲盖大小的青铜铭文。我走近一些,只又看了一眼,便瞅到好一些熟悉的字眼。这是《连山易》!
我不可思议地去看左右的大鼎,眼前这尊是从左往右数第三尊,前面的两尊一个字也没有,是两幅用实心和空心圆圈组成的方形图案。我一眼就认了出来,第一尊鼎上的图是河图,第二尊是洛书!
河图与洛书是阴阳五行术数的源头,什么太极、八卦、六甲、九星,都可以追源其中,相传伏羲就是得了河图和洛书,才推演出八卦,这也才有了后来的文王八卦以及周文王的六十四卦。
河图之所以叫河图,是说上古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上背着个图,所以叫河图。而洛书的命名道理跟河图差不多,它是神龟从洛水里背出来的。两书的基本要素是黑点和白点,这些点以一定方式构成不同的组合,所有的组合在整体上又列成一个矩阵,也就是现在这两尊鼎上画着的样子。
既然连河图、洛书都出现了,那么有《连山易》也不足为奇了,按照这个思路,那么后面的三尊鼎……
我说不出是惊讶还是惊喜,调转头就去看右边另外三尊青铜大鼎。果然,归藏易、文王易,一个也没落下地出现在了鼎腹上。只有最右边最后一尊鼎,上面是几幅意思不太明确的图画。
因为鼎身锈蚀的关系,图画很多部位已经残缺或模糊不清了,只知道上面画了有人,有山,还有一排一排的曲线应该是水,很多个叠在一起的三角形不知道是树还是其他什么标记。
高玄乙在我身旁,她也在看着那些难懂的图画。
“你看此处。”高玄乙忽然对我说。
我随着她手指的地方看过去。那里是整个鼎腹图画最完整的一块,是一片山地,中央有河,好像还有很多树。
“可还记得这里?”她问我。
我看了又看,这一块看起来确实像是一幅地图,高玄乙这样问,难道图上的地方我们去过?
高玄乙见我半天没看出来,说道:“这片林子,便是我们初次遇着的地方。”